除传统财务指标外,领跑ESG正成为衡量房企发展质量及潜力的平碧重要尺度之一。
今年6月,桂园碧桂园发布了《碧桂园集团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,信用对企业科技发展、价值风险管控、持续环境治理、提升公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披露,领跑在报告中也能窥探出碧桂园正在走一条绿色、平碧稳健、桂园可持续发展之路。信用
在规模增速放缓、价值政策监管趋严大背景下,持续优秀的提升ESG表现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提升信用价值,重塑竞争优势,领跑加速转型升级。同时,房地产行业目前处于“缩表出清”阶段,ESG绿色发展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融资、可持续发展等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以“技”之力拓绿色发展
建筑行业是碳排大户之一。《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(2020)》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.3亿吨,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.3%。房地产行业对气候的影响也必然受到各方的关注。
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,截至2021年末,碧桂园的绿色建筑累计认证数量已达997个,总建筑面积达22116万平方米,在绿色建筑建设上成绩显著。
在“双碳”与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下,碧桂园正推进“智能建造”,进一步探寻让建筑更“绿”的答案。
2018年7月,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,聚焦建筑机器人、BIM数字化、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应用。自此,碧桂园的业务板块上拓展出了一块与企业绿色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。
那么,碧桂园是如何借力科技来降低能耗与污染的?对建筑废弃物的有效处理颇具说服力。
以博智林自研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为例,它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园林路面砖、植草砖、盲道砖等再建材制品,即产即销,变废为宝,直接减少材料生产及废弃物来回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。在具体的试点项目中,这一新技术帮助消纳建筑垃圾450吨,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。又比如天花打磨机器人,它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,不仅将效率提升了一倍,且通过机器人自带的集尘装置有效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粉尘量。
博智林自研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截至今年6月底,博智林已有26款建筑机器人已经投入商业化应用,服务覆盖28个省份(直辖市、自治区)超500个项目,建筑机器人累计应用施工面积破1000万平方米。
以“技”之长育企业人文
在碧桂园“可持续发展报告”的重要议题列表中,产品质量与安全、员工健康与安全问题均排在前列。与解决能耗与污染问题的方法一样,碧桂园希望能够通过新技术来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与质量、保障建筑工友的健康与安全。
2021年,碧桂园博智林实现了喷涂机器人智能化参数调节技术。这一喷涂机器人能够基于现场环境与大数据实现参数智能化预测,调节喷涂参数,实现优质喷涂质量。据了解,通过机器人进行乳胶漆喷涂,效率是人工辊涂的4倍,喷涂覆盖率能达到95%以上。随着这一类外墙喷涂机器人、墙板安装机器人、腻子打磨机器人等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去,高危、高强作业对人工的依赖将会减少,施工的安全性大大提高。
腻子打磨机器人自动作业中无论是技术的发展,还是工地上具体业务的实操,原则上都离不开人这个要素。碧桂园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发展,探索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系统性改革,一方面是为居民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,另一方面则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为企业员工谋求更多发展的可能性。
以“技”之暖促社会和谐
饮水思源,反哺社会。除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外,房企也颇为重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。
在科技助力下,碧桂园的公益实践、社会帮扶、推动新型城镇发展都向更深层次探索。碧桂园自2019开始着重布局三四线城市,并在诸多施工项目中引入建筑机器人,通过智慧建造加速扩大乡村、城镇的绿色建筑面积占比。除了在专业领域上为乡村、城镇发展赋能,碧桂园也从其他维度躬身公益,而这些公益实践中也不乏科技的影子。比如:发展现代农业技术,帮扶乡村产业项目;开展助学行动,向家庭困难的学子提供包含陪伴机器人在内的资助等。
7月3日,碧桂园公布了2022年6月份未经审核营运数据。公告显示,碧桂园于6月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45.2亿元,环比增长20.21%,连续两个月实现环比增长,领跑房企。在疫情、政策调控、融资收紧的大环境下,碧桂园在6月份的销售额能够实现大幅增长,经营稳健,与其立足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不可分。
易居2022年1-6月销售榜在其发布的“可持续发展报告”中,碧桂园也提到,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强化自主科技创新能力,推动集团向绿色智慧建造体系转型。随着行业内对ESG价值体系认同感与日俱增,更好的ESG表现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、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,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“双赢”。关注并探索ESG将会为碧桂园以及其他一直走在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前沿的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。